资讯中心

北京城建北方公司河北镇棚改安置房项目:让建筑成为景区里的一幅画


来源:《建筑》杂志2017第22期    作者:石福睿    时间:2017年11月10日

  在房山区河北镇,有诸多景色宜人的风景区,石花洞、将军坨风景区、万佛堂孔水洞、双峪胜景……各大景点悉数分布,美景数不胜数。

  沿着蜿蜒的山路,我们一路走到风景区深处。远远望去,“北京城建北方公司”的牌匾,鲜艳而醒目。集成式办公区、折叠式民工生活区用房、企业文化墙、可移动式花池,每一处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彰显着青春的活力。五颜六色的缎面企业旗,一片片的城建绿,红色的城建安全帽、黄色的挖掘机……这一切,如同一幅彩色的画卷,描绘着当地百姓幸福生活的蓝图,成为这绿水青山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鸟语花香,机器轰鸣;远处古建挺拔,近处塔吊林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互进,成为北方公司房山区河北镇棚户区改造工程的主旋律。而这首劳动赞歌的谱写者,正是这群平均年龄才三十出头的年轻管理团队。这支“有智有谋,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年轻团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建设和谐工程的“生力军”。

  房山区河北镇棚改安置房工程座落于房山区河北镇半壁店村原双山水泥集团水泥一厂旧址高地上,占地面积约为10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9.8万平方米,共分为两个标段,一标段为1#-7#住宅楼、26#地下车库等12项单体,建筑面积约为9.3万平方米;二标段为8#-16#住宅楼、27#地下车库等17项单体,建筑面积约为10.5万平方米。

  该工程由房山区政府与北京启迪茂华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北方公司承建,是北京市首个采用PPP模式运作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北京市棚户区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北京市政府重点关注工程、民生工程,北京市首个采用PPP模式运营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该工程意义重大,不仅是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运作的新尝试,开启了PPP模式下的棚户区改造先河,而且也是房山区政府1号棚改项目工程,备受当地政府重视。

困难面前 从不言弃

  开工伊始,公司抽调多个项目部的管理人员,组建了一支由项目经理于建辉、执行经理梁飞带头的精锐的管理团队。他们怀揣着美好的憧憬,在调侃和谈笑中来到项目。到达现场以后,山区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让这群年轻人始料不及。工期紧、任务重、风险大,这一项项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亟待解决。

  施工场地狭小,但束缚不住这群年轻人的手脚。项目部在开工之日起,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商讨最优施工方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现场布置,确保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为防止塔吊等大型机械在夜间交叉作业发生意外事故,他们甚至在塔吊大臂上安装了LED灯带,这样每到夜晚不仅塔吊司机看的清楚,而且也让现场变的“高大上”,“到晚上你再来看,咱们这也是个小城市!”成龙说到。面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项目部建立健全了各项应急预案,实行安全员现场巡查制度,安排专人关注气象局预报,并对山体关键部位进行了加固,确保现场万无一失。

  “项目部最犯愁的就是工期”,在谈话中,项目执行经理梁飞说到。据悉,现场只有在破山后才可施工,而机械破除成本高、效率低,致使原定5月15日完成并交付给项目部的土方施工整整滞后了三个半月。而客户要求明年年底所有住宅必须交付使用,今年年底必须完成90%工程封顶,工期十分紧张。

因地制宜 创新管理

  “你看,左边是银湖洞、石花洞,右边是房山区国家地质公园。虽然在半山腰,安全文明施工较为不易。但是为了保住绿水青山,再难也要往前冲。”对于环境保护,梁飞似乎比“土地公”更加清楚。

  宽敞明亮的集成式办公区,采购成本与传统的集装箱相比相差无异,但美观、结实、耐用,性价比较高;干净简洁的折叠式生活区集成房屋,十分钟拆装,安全稳定,拆运灵活,调拨时可一次运输八个箱体,单箱体造价不高,运输成本更是低廉;可移动式花池,随时更换盆栽鲜花,让人赏心悦目;太阳能路灯,高效节电,低碳环保。各种可周转物资和各项污染防治的措施,不仅让现场看起来干净整洁,绿意盎然,而且也响应了党和政府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他们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环境治理攻坚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现场管理方面,项目部创新管理思路,完善管理体制,不仅建立健全了适合项目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通过大力应用BIM技术,加强了工程监控,降低了施工造价成本,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项目部创新性的制作了项目信息名片。正面是公司名称和项目名称,背面是二维码,通过扫描识别,不仅可以看到公司简介、项目简介、团队建设、文明施工等内容,而且还有领导关怀、形象进度等,领导到访等新闻实时更新,安全文明施工、质量、进度等每周更新,内容图文并茂,十分丰富。只要一张卡片,不必亲临现场便可知项目的所有动态。“咱们工地是重点关注对象,每周至少有两三次检查,这张卡片不仅宣传了公司,同时也能让上级领导和公司领导随时了解项目情况”。韩进全给我们介绍说。

  “叮咚”,正说着,梁飞的手机发出了提示音,“项目部又发新通知了”梁飞掏出手机。“这是我们自己的办公平台,名字叫《口袋助理》。”据介绍,项目部为提升沟通和办事效率,采用了第三方免费APP。在这款APP上,项目部实现了考勤、审批、通知、沟通等多种功能,更主要的是通过该软件,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明确分工,责任人、辅助人、完成时间一目了然,并可以实时讨论。

安心工作 幸福生活

  从现场的文化墙上,我们看到了一张张项目管理人员的笑脸。

  他们在这里,能够安心工作,幸福生活。

  在团队组建初期的磨合阶段,由于大家相互之间不算熟悉,项目部通过活动、例会等途径,让彼此增强了解,不超半个月,大家从相知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熟,工作中,平添了许多默契。

  为了打造学习型团队,执行经理梁飞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沟通谈心,希望大家打破固有思维,打破专业界限,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学习提升自我,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施工地点地处偏远,最近的超市是三公里开外村里的小商店。因此,做好后勤保障,成了项目部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四人一间宿舍,项目部统一为我们发放了被褥,并配备了冷暖空调。”今年新入职的员工宁学晨告诉记者,办公区、生活区WiFi全覆盖,生活很便利。

  “伙食很好,我们有自己的大厨,米其林餐厅星级厨师!”项目部生产经理何连兵一边吃午饭,一边跟我们说。项目部为了保证员工“吃得好”,特意聘请了专业厨师,每天三菜一汤,保证至少一周菜品不重复。活动室内,动感单车、健身器材、乒乓球、羽毛球、棋牌室、阅览室、党员活动室一应俱全,而生活区的篮球场,更是小伙子们的最爱。为了关爱女职工,项目部还特意准备了瑜伽垫、健身球、毽子等,让女职工下班后也能通过锻炼舒展身心,成为项目部人文关怀的创新做法。

  “我们还有‘Happy Friday’!”项目部经营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张悦兴奋的告诉我们。项目部自发组织了“快乐星期五”活动,该活动由党工团联合牵头,各部门青年员工轮换组织,由当值部门拟定一个活动主题,项目所有人员参与。每到周五下午,大家纷纷参与进来,放松一周来的紧张心情,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个角落。

  “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支部建设也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在党员活动室,两学一做的宣传板,鲜艳而醒目。支部书记张悦自己设计的学习天地,各项党政党纪全部上墙,让每一个党员都意识到身上的重担。

  尽管河北镇风光迷人,景色各异,但棚改安置房项目部参战的员工们脚步匆忙,无暇顾及,因为他们正用年轻的力量和速度与时间赛跑。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的压力,这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年轻团队,定将创造一个神奇的“北方速度”,让建筑,成为景区内的一幅画!